j6国际
2025-05-26 21:22:19

共赴科技与梦想交织的盛宴——写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开幕之际

分享到:

  3月27日,以“新质生产力与全球科技合作”为主题的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在北京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拉开帷幕。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上千名嘉宾齐聚一堂,共议前沿科技趋势、共享创新思想、共谋发展机遇。

  2007年,以“创新与发展”为永久主题的中关村论坛应运而生,历经15届积淀,中关村论坛已经成为讲述中国科技故事、链接全球创新的国家级平台。

  从人工智能、量子科技到生物医药、脑机接口,纵观论坛主旨,无不紧扣“新质生产力”这一热词。开放科学国际论坛将探讨大科研设施共享与人工智能对科学范式的影响;数据跨境流动创新发展论坛将发布北京数据跨境便利化政策,见证首个国际数据服务公司揭牌;具身智能研究院的成立和通用智能平台“慧思开物”的亮相,代表着我国科学家在AI领域的深度探索……

  国际化的底色贯穿始终——30余家国际组织与境外机构主办、承办18场平行论坛;前沿大赛吸引美国、英国、瑞士等74个国家和地区的1298个境外项目报名参赛;技术交易板块34个国家和地区的科技成果首发、首秀。正如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邓鸿森所言:“中关村论坛不仅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创新枢纽。”

  走进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科技感扑面而来。迎宾机器人以多语言问候来宾,AI同传系统用演讲者原声实时翻译,裸眼3D技术营造出沉浸式会场,近百台人形机器人穿梭于签到处、会场与服务区,从端茶递水到主持表演,展现“人机共生”的未来图景。

  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首次应用的“中关村论坛智能体”,依托大模型技术实现全流程智慧服务;电子证件、无人接驳车等无感通行设计,让参会者感受科技的温度。

  这些场景背后,是北京在人工智能、绿色低碳等领域的厚积薄发——目前,中关村人工智能核心产值突破3000亿元,大模型上线数量占全国近四成。论坛年会期间,“天工”具身智能机器人、朱雀三号可重复使用火箭等490项创新展品将在中关村展示中心亮相,呈现中国培育新质生产力的生动实践。

  “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在本届论坛年会得到充分彰显。AI for Science青年论坛为科研新锐搭建跨界舞台;留学人员创新创业论坛将发布首部《北京归国留学人员蓝皮书》,揭牌海外联络站;科技女性创新论坛探讨如何打破性别壁垒。

  这些举措背后,是中关村持续优化创新生态的实践:千亿级政府产业基金启动运营,25家标杆孵化器引领创业4.0时代,国际职业资格认可目录率先推出。

  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开幕式上,高分辨率三维介观显微镜、液态空气储能等重大成果的发布,展现中国科技的原创力量;技术交易专场促成京津冀协同、跨国校企对接,让“全球买、全球卖”的愿景照进现实。在石景山首钢园,以“科学梦想 创造未来”为主题的中国科幻大会同步开启,刘慈欣等作家与科学家展开跨界对话。

  临近周末,海淀公园的硬科技嘉年华灯光璀璨,孩子们与科普达人互动,院士专家在树下开讲——创新不止于实验室,更在于让科技惠及每个人。2025年的春天,这个全民共享的科技节日,让世界再次把目光投向中关村。

  据两位消息人士透露,英伟达还在为中国开发另一款采用Blackwell架构的芯片,最早可能于9月开始生产。

  研究人员成功诱导干细胞发育成充满液体的羊膜囊。这种模型囊体直径约2厘米,相当于一个4周胚胎周围羊膜囊的实际大小,可用于研究早期妊娠。

  你有过牙齿酸酸胀胀的体验吗?这会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牙齿有多敏感。其实,在咀嚼食物时,这种敏感性大有用处,它能提供关于温度、压力,还有疼痛方面的重要信息。

  最新一期《自然》杂志发表的论文报告发现一个原以为“不可能存在”的神秘结构。

  阿尼玛卿雪山保存着50余条冰川,年均径流量占黄河上游总流量35%,其变化对黄河流域水资源具有重要影响。

  如今,在各地田间地头,植保无人机凌空起舞、无人拖拉机破土前行、水肥一体精准施肥、北斗导航精准播种、智能机器人全天候巡检……科技感十足的农耕图景随处可见。

  邓宏章对此形象地比喻:“传统LNP像‘硬闯城门’的士兵,难免伤及无辜;而TNP则是‘和平访问’的来客,以最小代价达成使命。”

  加强统筹协调,健全部际协同、央地协作、区域合作的工作机制,创新体制机制,加大政策支持,加强统计监测,深化开放合作,着力提升科技服务业发展环境。

  以“矢志创新发展,建设科技强国”为主题的第九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系列活动将于近期陆续开展。

  这一发现对恒星演化理论、致密星吸积物理和双星并合引力波源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若不采取紧急行动,到2030年,全球至少半数青少年(超10亿人)将生活在健康风险高发的“多重负担国家”,面临HIV感染、早孕、抑郁、营养不良等多重威胁。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薛天、马玉乾团队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合作,制备出高透明、高转化效率的上转换隐形眼镜,可实现人类近红外时空色彩图像视觉能力。相关研究成果5月22日在线发表在国际期刊《细胞》上。

  近年来,中国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着力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格局、强化生物多样性监督管理、织密生物多样性保护制度网,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稳步提升。

  这是进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以来,航天员首次通过天和核心舱节点舱出舱,航天员出舱与货物出舱任务首次关联耦合实施。

  在5月30日第九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到来之际,中国科协22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今年的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系列活动:中国科协层面将举办1个主场活动,省级科协层面将推出2300余项特色活动,百余家全国学会将开展各类活动,50余个高校科协及企业科协等基层组织将开展200余项活动。

  5月22日,小米15周年战略新品发布会在北京召开,小米正式发布首款3nm旗舰处理器“玄戒O1”。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指出,生物多样性是生命网络的经纬,更是人类文明的基石,而今这张网络正被快速撕裂。联合国也呼吁各国迅速编制与KMGBF目标一致的国家生物多样性战略和行动计划,并纳入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中。

  自然界中,鱼类能在水流复杂多变的水下灵活游动、避开障碍,主要得益于身体两侧能感知水流变化的侧线

  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离不开对自然资源的高水平保护和高效率利用。保护和利用好自然资源的奋斗路上,有哪些难忘的故事?

上一篇:科技资讯-提供最新科技资讯动态_前瞻财经 - 前瞻网
下一篇:全国科技活动周:科技馆里感受科技魅力